提到上海烟草公司,老烟民们肯定能数出几个耳熟能详的牌子。作为中国烟草行业的龙头企业,它旗下既有"中华"这种家喻户晓的高端品牌,也有像"红双喜"这样占据大众市场的畅销款。本文将从真实数据出发,揭秘上海烟草公司产量最大的香烟品类,细数那些陪伴几代人的经典烟草产品,带你看懂这个百年企业的市场布局。

一、中华香烟:高端市场的绝对王者

要说上海烟草公司的当家花旦,中华烟当仁不让稳坐头把交椅。这个诞生于1951年的品牌,现在每年光是硬中华和软中华两个系列的产量加起来就超过百万箱(1箱250条)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中华烟的生产车间里,光是包装线上的质检员就有三班倒的配置,生怕哪个环节出纰漏。

硬中华(俗称"硬中")作为基础款,占了总产量的六成左右。它的配方里用的云南、贵州优质烟叶比例相当讲究,据说每片烟叶都要经过200多道工序。而软中华虽然产量稍低,但单条价格能比硬中华高出200多块,在商务场合特别吃香。

这两年新出的细支中华和中华(金中支)系列,产量虽然还没赶上老款,但在年轻人里特别受欢迎。有个做烟草批发的朋友跟我说,现在细支中华的订单量每个月都在涨,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精致包装和低焦油买单

二、红双喜:老百姓的口粮担当

如果说中华是面子,那红双喜绝对是里子。这个1905年就创立的牌子,现在年产量能占到上海烟草总产量的40%以上。特别是8块钱一包的经典红双喜,在长三角地区的便利店永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。

仔细看红双喜的系列会发现,它把价格带卡得特别准:从7块的硬红到22块的晶派,中间还有12块的百顺、15块的荷派。最绝的是8元档产品,既不会让打工族觉得贵,又能保证烟丝质量。有个数据挺有意思——上海本地销售的每10包烟里,差不多有3包是红双喜。

上海烟草公司产量最大的香烟品牌盘点,这些经典款你抽过吗?

去年推出的红双喜(晶彩)系列,包装上用了镭射光变技术,防伪做得很到位。不过老烟民还是更认老包装,有个开杂货店的大叔跟我说:"那些花里胡哨的新款,卖得还没老款零头多。"

三、牡丹香烟:平价款里的情怀担当

牡丹烟这两年有点"翻红"的意思,特别是那个蓝盒的软牡丹,现在产量已经排进上海烟草前五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牡丹烟用的其实是中华烟的边角料,但调香师傅的配方调整得妙,愣是做出了自己的特色。

最经典的3字头牡丹,现在炒到30多块一包,其实厂里早就不印编号了。不过上海烟草公司倒是聪明,顺势推出了升级版的金牡丹,焦油量降到8mg,包装也换成金色浮雕。有个做收藏的朋友告诉我,现在90年代的牡丹烟标在收藏市场能卖到上千块

普通硬牡丹现在卖7块5,在城乡结合部特别受欢迎。有次在郊区工地看到,工人们休息时掏出来的基本都是这个蓝盒子,他们说:"劲儿大又便宜,干活提神最实在。"

上海烟草公司产量最大的香烟品牌盘点,这些经典款你抽过吗?

四、大前门:百年老字号的另类生存

要说资历,1916年诞生的大前门才是真正的老大哥。不过现在它的定位有点特殊,既有3块钱的短支经典款,也有30多的细支新品。产量方面,经典款大前门主要集中在北方市场,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卖得最好。

有个冷知识:大前门的烟叶配方里添加了特殊香料,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梅子香。这两年推出的短支大前门复古版,包装完全复刻民国风格,在文青圈里意外走红。不过厂里生产主管透露,这些文创产品产量还不到总产量的5%。

最让人意外的是出口版大前门,在东南亚华人圈特别受欢迎。有个做外贸的朋友说,越南胡志明市的华人超市里,大前门经常卖断货,价格比国内贵一倍还有人抢着买。

五、其他特色产品:从熊猫到金上海

除了这些主力军,上海烟草还有些产量不大但很有特色的产品。比如熊猫香烟,虽然年产量不到10万箱,但作为曾经的"特供烟",现在专供外事场合和高端礼品市场。有次在机场免税店看到,硬盒熊猫要卖到1800元/条,还限购每人两条。

上海烟草公司产量最大的香烟品牌盘点,这些经典款你抽过吗?

金上海这个区域性品牌也值得一提,主要覆盖江浙沪地区。它的淡雅香型特别对南方人口味,7块钱的定价刚好卡在红双喜和牡丹之间。不过据内部人士透露,金上海的原料成本比红双喜还高,主要是为了巩固本地市场。

这两年推出的新品中,魔都系列算是大胆尝试。薄荷爆珠搭配海派文化包装,明显是想抓住年轻消费者。不过从市场反馈看,这类创新产品要形成规模产量还需要时间。

总的来说,上海烟草公司的产量密码就是"高端抓中华,大众靠红双喜,情怀有牡丹"。这个格局从90年代形成后就没怎么变过,毕竟烟草行业讲究的是稳中求进。下次买烟的时候,不妨看看烟盒上的生产厂家代码,如果是沪烟编码,那可都是上海烟草公司的手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