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湖北中烟核心生产基地,襄阳卷烟厂在2023年完成易地技改后,通过地源热泵系统、光伏发电矩阵、智能生产链三大核心工程,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超3000吨。这篇文章将带您走进车间,看看他们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,用科技创新改写烟草制造业的环保方程式。文中涉及的具体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,部分工艺细节系实地走访整理。

一、绿色工厂的硬核基建

站在占地23万平米的厂区里,你绝对想不到这里藏着国内首个地源热泵+光伏双供能系统。车间顶上那排排光导管,晴天根本不用开灯——85%的照明靠自然采光完成,光这一项每年省下38万度电,够200个家庭用整年。

襄阳卷烟厂绿色智造新标杆:探秘硬核减碳背后的工艺升级

更绝的是那个地源热泵空调,往地下打孔足足1600多个,深度全部超过100米。夏天抽地冷给车间降温,冬天反向操作供暖,能耗只有传统空调的三分之一。工人们都说:“现在车间恒温恒湿,烟丝醇化效果肉眼可见地提升。”这可不是吹牛,系统运行两年多,每生产1万箱卷烟,综合能耗下降12.6%

二、智能制造的科技密码

走进联合工房,12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吞吐烟支。这里的关键设备都装着毫米波水分检测仪,0.01%的含水率波动都逃不过它的法眼。要说最颠覆认知的,还得数那个循环冷却水供冷系统——把设备余热转化成冷能再利用,相当于白捡了15%的制冷量。

包装车间里的机械臂最近刚升级了视觉识别,现在分拣速度达到每分钟1200包,错包率从万分之三降到百万分之一。老师傅老李摸着新设备直感慨:“二十年前我们靠手感调机器,现在年轻人盯着屏幕就能搞定整条线。”

三、从烟田到烟支的全链把控

项目组在鄂西北建了5个定制化烟叶基地,土壤PH值、光照时长这些数据直接传回厂里的中控大屏。去年试种的“金神农”品种,焦油量比常规品种低2mg,这可是工艺处老王带着团队蹲点三年才培育成功的。

制丝线新增的气流式叶丝膨胀装置,用130℃蒸汽瞬间处理烟丝,填充值提高8.3%。卷包车间那台GDX6S包装机,现在能自动检测烟支重量差异,±2mg的误差立即触发警报停机。质检员小张说:“以前抽检要随机拆20条,现在设备实时监控,我们反倒闲下来了。”

襄阳卷烟厂绿色智造新标杆:探秘硬核减碳背后的工艺升级

四、看得见的环保答卷

厂区西南角那片光伏车棚,8月刚并网就创了记录——单日最高发电1800度,棚下充电桩能给30台新能源车同时充电。燃气锅炉房装着SCR脱硝装置,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在30mg/m³以内,比国标严了整整40%。

污水处理站用着膜生物反应器,中水回用率冲到92%,厂区绿化全用再生水浇灌。环保科统计过,技改后每年省下的水费,够再建半个足球场的绿植景观。

五、未来已来的行业启示

看着襄阳厂的数据面板,三点趋势特别明显:工艺数字化正在重构生产标准,能源循环化大幅降低碳排放,管理可视化让每个环节都可追溯。这些突破可不是偶然,背后是三年投入4.2亿的持续研发。

隔壁市的同行来考察时,盯着中控室的三维能耗热力图挪不开眼。这套系统能精确显示每台设备实时能耗,哪台机器“偷懒”或“过劳”一目了然。用生产部长的话说:“以前总觉得节能减排要牺牲产能,现在才知道,绿色和高效根本就是双胞胎。”

襄阳卷烟厂绿色智造新标杆:探秘硬核减碳背后的工艺升级